黃婉秋傳承文藝精神 致力傳播“劉三姐”文化
黃婉秋:一家三代“劉三姐”
《劉三姐》劇照(資料圖)
上世紀60年代,電影《劉三姐》問世。這部集合了廣西自然風光、山歌文化、充滿真善美的作品一經(jīng)問世,就在國內引發(fā)轟動效應。
“劉三姐”的故事早在宋人筆記里就出現(xiàn)了,她是廣西一帶民間傳說中的一個美麗多情的女子,因擅長編唱山歌而被奉為“歌仙”!皠⑷恪钡墓适孪群蟊痪幊缮礁、彩調戲、桂劇等。1960年,長春電影制片廠赴廣西拍攝了電影《劉三姐》,這部電影由蘇里導演、喬羽編劇、雷振邦作曲。
《劉三姐》劇組在廣西遴選演員時,17歲的黃婉秋被選中,最初飾演“小舟妹”一角。由于“劉三姐”一角至為關鍵,上級部門和劇組經(jīng)過慎重考慮,幾經(jīng)調整,最終決定由黃婉秋扮演“劉三姐”。1961年電影上映后黃婉秋清新脫俗的形象、活靈活現(xiàn)的表演一下子擊中了人們的心,二者契合度如此之高,以至于人們認為,“劉三姐”就是黃婉秋,黃婉秋即是“劉三姐”。
近日,黃婉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,她家一家三代如今都在從事和“劉三姐”有關的工作。
拍吃雞腿 劇組只有一只雞
電影開拍的1960年,正是我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,物質短缺、條件艱苦。黃婉秋記得,電影中有地主“莫老爺”啃雞肉的橋段,劇組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農(nóng)民,買了只雞殺了做道具。扮演“莫老爺”的演員夏宗學,試拍時拿著雞肉放在嘴邊裝作吃得很香的樣子。結果導演說,吃啊干嗎不吃?夏宗學說,只有這一只雞,吃沒了還怎么拍?導演說,那也不能假惺惺地做嘛,你放開了吃!“夏宗學破釜沉舟,沒想到鏡頭很到位,一次就過了,但這只雞也快被吃完了,我們在旁邊看得口水直流!
看過《劉三姐》的觀眾如果細心留意,就能發(fā)現(xiàn)在電影中,不少演員的前后鏡頭效果不一樣,扮演“莫老爺”的夏宗學,幾場戲下來變得越來越瘦。因為缺吃的,大家總是挨餓,有些工作人員把茄子蒸熟了當主食,后來吃得直反胃。
辭職副局長傳播“劉三姐”文化
回到桂林,黃婉秋被重新分配到桂林市彩調劇團繼續(xù)演出舞臺劇。先后主演了《白毛女》《迎春花》《農(nóng)奴戟》《收租院》《江姐》《洪湖赤衛(wèi)隊》《楊開慧》《不準出生的人》,這些劇目既有歌劇,又有桂劇。因為忙,黃婉秋幾乎吃住在團里。
“上個世紀80年代以后,我逐漸把傳承‘劉三姐'文化作為工作重心!睘樽尅皠⑷恪蔽幕交鹣鄠,1999年黃婉秋主動辭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職務,參與投資建設了一座“劉三姐景觀園”,用于展示“劉三姐”文化及壯、瑤、苗、侗等少數(shù)民族文化。只要在桂林,黃婉秋幾乎每天到景觀園表演,有時還攜全家上陣,共同為觀眾獻歌。后來,黃婉秋和團隊又將場地搬到桂林文物劇場藝術館,這是抗戰(zhàn)時期夏衍、田漢等文化名人曾經(jīng)演出的劇場,黃婉秋在那里繼續(xù)演繹“劉三姐”的傳奇。
培養(yǎng)女兒和外孫女一家三代“劉三姐”
近年來,黃婉秋更是傾注大量心血發(fā)現(xiàn)培養(yǎng)“劉三姐”接班人。她的女兒何雁云,自2002年起一直擔任歌舞劇《歌仙劉三姐》主演;她的外孫女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