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56歲送氣工 送氣17年養(yǎng)活一家人
年齡不饒人,如今,56歲的于海亮搬煤氣罐時已略顯吃力。
卸煤氣罐
送氣員服務證
檢查煤氣罐的封口
隨身帶著電子秤
收煤氣罐
在很多人的記憶中,家里的煤氣一旦用完,打一個電話,幾分鐘后,就有人為你送煤氣,這就是城市里的送氣工人。
如今,城市生活基礎(chǔ)設(shè)施日趨完善,居民小區(qū)已然實現(xiàn)天然氣入戶,但現(xiàn)實所需,“送氣工”依然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2月4日6時許,56歲的于海亮早早趕到了高新區(qū)長江路,開始為這里賣早餐的攤販送氣。
于海亮是陽谷縣張秋鎮(zhèn)豆營村人。17年來,他每日奔波在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,堅持著這門辛苦的行當,只為給家人一個穩(wěn)定的生活。
上世紀90年代,于海亮帶著妻兒來到聊城,追尋城市生活。初來聊城的兩年間,于海亮在建筑工地包活干。
本以為勤勞便能換取果實,但事情并不如他想象,辛苦一年,手里換來的只是幾張老板打的白條。
1998年,于海亮在朋友的介紹下,當了一名送氣工。
寒來暑往,每天一大早,穿過每一條街道去代收居民用完的煤氣瓶,然后拉到煤氣站去充滿煤氣,接著挨家挨戶給送去。
很多時候,他得扛著滿滿一瓶煤氣爬上六樓,累得滿身汗水。“我是從農(nóng)村出來的,沒有什么文化,就是有力氣!”于海亮笑著說,送氣工雖出力不少掙錢不多,但這錢來得實在,心里踏實。
于海亮解釋說,煤氣與液化石油氣是不同的燃氣,現(xiàn)今用的燃氣都是液化石油氣,而不是煤氣。大家通常把液化石油氣叫成煤氣,是沿用了過去的叫法。
近幾年來,隨著居民小區(qū)天然氣的入戶及城中村的改造,于海亮工作的重點已由居民用氣向商業(yè)用氣轉(zhuǎn)移。目前,主要供應一些城市門店。送氣時,很多店老板都親切地喊他老于,一張姓老板表示,十幾年了,老于隨叫隨到,老于準時,是這個圈子里出了名的。
于海亮一家四口,有一對兒女,妻子身體不好,這些年來,他是家里唯的一經(jīng)濟支柱。
出力掙錢、勤儉持家。3年前,進城十幾年的他終于買下了一處小房子,讓妻兒有了一個穩(wěn)定的家。說到這兒,老于有些激動。
令于海亮感到欣慰的是,自己多年的辛苦沒有白費,兒子大學畢業(yè)開始走上工作崗,女兒也在城里謀得了一份工作。
“我可以戰(zhàn)勝年紀,每天送氣還可以像年輕的送氣工一樣干得出色!”于海亮笑著說。
話是如此,但年齡不饒人,如今,56歲的于海亮搬扛煤氣時已略顯吃力……
(記者 許金松 )
相關(guān)文章
- 發(fā)現(xiàn)你心中的聊城
- 嘗鮮“電子書包” 聊城中學生手拿Pad上課
- 聊城東阿全城愛心接力 情暖李樂梅一家
- 聊城兩歲娃“探險之旅”:從家騎車到昌潤大酒店 幸遇好保安看護
- 聊城大學生行為藝術(shù)拒絕熬夜
- 年味漸濃市民備貨忙 山東濟南年貨會火爆開幕
- 山陜會館500歲古槐添依靠煥新顏
- 聊城殘疾人學車難:成本高市場小 僅一家駕校提供培訓
- 聊城:在街頭耄耋商人仍頻現(xiàn) 為兒女身寒心暖苦亦甜
- 聊城徒駭河現(xiàn)“無底洞” 吸干河水致斷流
網(wǎng)友評論
